多层陶瓷电容器(MLCC)是微波组件或模块中常用元件。由于组件或模块的体积较小,数量小、品种多、结构复杂,元器件的装联不适用钢版印刷涂胶、自动贴片等工艺,多采用手工电烙铁焊接方式进行装联。然而,经手工电烙铁焊接装联后的MLCC,在后续的测试调试、环境适应性试验中,经常出现因热损伤产生的裂纹,严重的可导致产品失效。
MLCC是由印刷金属电极(内电极)的生陶瓷介质膜(介质层)交替叠层,经高温烧结,制作端头电极而成。陶瓷介质、金属内电极材料和端电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,导热系数也有较大差异。排除MLCC的制造缺陷,smt装联焊接是其产生失效的主要原因。
微波组件结构紧凑,许多广州smt贴片打样厂家在微波印制电路板设计时,可能使用片状元件共焊盘的方式以节省空间;另一方面,装联元器件可操作空间小,手工焊接时容易造成烙铁头触碰MLCC的端电极。这些现象都是导致MLCC热损伤的根源。当手工装联电烙铁焊接时,极易造成MLCC受热不均,其内部的热失配而产生热应力,在足够大的交变热应力作用下,MLCC可能发生热疲劳失效—电容器内部出现裂纹或多层结构内部脱落,甚至电容器本体断裂。在本文中,众焱电子小编针对装联工艺中经常出现的问题,采用3种装联焊接工艺,制备了多组MLCC装联焊接样品,将焊接样品分组进行DPA(Destructive Physical Analysis),部分样品进行了温度冲击和循环试验,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,明确指出不适用于MLCC装联焊接的操作方法,并给出合理的工艺条件。
1、样品制备
试验选用智能恒温电烙铁和恒温加热台,Sn62Pb36Ag2含银铅锡焊料,国产某品牌0805规格MLCCs,厚度为1.6mm的FR-4印制电路板。
烙铁设置温度280℃,实际焊接温度不低于220℃,焊接时间不大于3s。焊接方法一(A、B分组,以下类推),采用较大规格烙铁头,1.5mm的焊锡丝,先焊接MLCC一端,然后分别焊接另一端;焊接方法二,采用与0805规格MLCC宽度匹配的烙铁头,0.6mm的焊锡丝,按方法一操作,焊料量容易控制;焊接方法三,在MLCC装配焊接前,将印制电路板与电容器一起在设置温度为120℃的恒温加热台上预热5min后,用元器件固定胶将MLCC粘固在PCB上,按方法二焊接操作。焊接方法四,采用smt方法贴片焊接。安装焊接后的样品,一部分切片制作DPA样品,另一部分在温度试验后DPA,做分组对比。
2、试验过程
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度,全部样品制备由同一电装技师完成各分组MLCC的安装焊接操作。为了降低焊接热集中影响作用,每个MLCC先焊接一端后,再依次焊接另一端。
方法1和方法2,焊接操作难度较大,定位、焊料控制很难达到检验标准要求,焊接时MLCC受热时间相对稍长,且难免有烙铁头触碰MLCC电极的现象。方法3,MLCC焊接及焊料量的控制较方便,可以完全避免烙铁头触碰MLCC电极,经检验焊点外观除光亮度外与smt贴片样品基本一致。
焊接件,按照GJB360B-2009,方法107(两箱法,空气介质),试验条件:-55~125℃,15min,25次循环,进行温度冲击试验。
将安装好MLCCs的PCBA用包封树脂保护后,按照DPA显微分析制样程序制作样品。采用高倍率体视显微镜观察电容器内部结构,按照研磨进程,逐一对编号MLCC的内部结构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和图像记录。
3、试样陶瓷电容器DPA结果
1)外观检查
试验样品,在温度冲击试验前,经60倍显微镜下外观检查(正常检查放大倍率为5~10倍),未发现陶瓷电容器外观损伤缺陷。温度冲击试验后相同条件下检查,发现A1组a3位置和B1、B2组b1位置陶瓷电容器金属电极与陶瓷体结合处,存在疑似损伤微裂纹。
未完待续…
剩下的内容将会在《浅析MLCC装联工艺中的DPA结果分析》一文中继续讲解分析。
广州众焱电子有限责任公司www.gz-smt.com,是一家专业从事SMT贴片加工、DIP常见加工、PCBA包工包料、PCB线路板制造的公司,拥有多年的电子加工经验,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。公司的SMT贴片加工能力达到日产100万件,DIP插件加工产能为20万件/日,能够给你提供优质的电子加工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