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求预测具有全局性、关联性、综合性、实践性甚至偶然性,其特点通常表现在:预测总是不准的;对一类产品的需求预测比单一产品的预测更准确;短期预测比长期预测更精确;用量少、需求不规则的预测准确度低。本文中,众焱电子小编将主要讲解企业需求预测管理存在的问题。
1、相关部门协调工作不到位。
需求预测管理职能不完善的PCBA包工包料企业在功能集成方面易犯的错误如下:
1)从预测部门来看:在预测结果达成“共识”之后,无法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。各部门对于需求预测的目标往往不同,如财务部门对于年收入的预测、销售部门对于某个细分市场季度销售额的预测、营销部门对于每年产品销售额的预测、生产部门基于存货单位(SKU,Stock Keeping Unit)的生产周期预测、物流部门基于SKU的订单提前期的预测等;
2)从预测人员来看:无法合理地给予预测人员绩效奖励,对本部门的贡献未给予奖励,或者采取平均主义均分绩效奖励,从而打消预测人员的积极性;另外,对预测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;
3)从预测模式来看:无法合理运用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预测结合模式;错误地理解了需求预测和业务计划的关系;无法准确地计算预测精度,对于预测精度不做评估,或者主要基于其它因素开展预测绩效评价。
2、缺乏问责机制和全局观念。
由于预测存在不准确性的风险,所以企业没有人或部门敢于承担预测准确性差的责任。这导致了很多企业没有对预测的准确性进行衡量,没有建立对预测失准的问责机制,更谈不上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预测准确性。预测不准确的原因很多,大多数问题出在预测工作的管理和流程上,如销售部门对销售额进行考核,而没有对需求预测的准确性进行考核。由于不可控因素太多,人们很容易用一个外在条件的改变来解释预测结果的不准确,而没有通过对预测的好坏来进行适当的奖惩,从而达到激励和督促的效果。
3、各种主客观原因产生预测误差。
预测人员对市场的判断往往受知识、经验、时间、数据和方法等多方面的限制,不能对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全面的、科学的分析,导致预测的局限性。很多企业一般以业务规划代替需求预测,往往会造成高估或者低估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。现阶段行业常用的市场需求预测呈现出主观预测方法较多、客观预测方法较少;简单预测方法较多、复合预测方法较少;短期预测方法较多、长期预测方法较少等弊端,导致无法约束未来的不确定因素。目前大部分企业预测的准确性偏低,这也导致预测的可信度降低,企业库存量居高不下,即使是按单生产,半成品、原材料积压的现象仍然严重。由于数据采集涉及到销售人员的个人利益、商业博弈以及各级经销商的商业机密等,实施过程中工作量大,需求预测碰到的困难也相对较多。预测作为一种对未来的推测,很难用单一的数据结果来进行绩效评价。
另外,对于一些产品数量级多达数千或上万的企业,如果针对每种产品都进行预测,则所需的基础数据量相当庞大,若没有一个很好的预测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(如ERP或MRP等),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预测。而对于一些小企业,由于资源上的局限,即使有大量行业信息、市场历史数据,但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的少之又少。不管是企业高管还是预测人员,也只是做到经验数据的自下而上汇总,大多并没有经过自上而下基于统计模型的相互验证,也没有把这些基础数据用ERP系统去处理和分析,甚至武断地认为“ERP系统在管理需求尤其在将需求转化为生产计划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”。其实这不是ERP的问题,而是销售部门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销售预测数据,这样得到的预测结果当然是与真实的需求相距甚远的。